作者 / 陳芳毓
遠見

陳文茜新書《我害怕成功》,邀請15位人物享成功心法,有早慧的林懷民、

台灣好基金會創辦人柯文昌,亦有大器晚成的導演侯孝賢及李安。

林懷民,26歲就創辦雲門舞集的國際舞蹈家,依據世俗標準,他的成功來得迅速而巨大。

45歲才展露頭角的李安則是對照組。在電影界沉浮多年蓄積的能量,

中年後一股腦兒迸發:奧斯卡金像獎、金球獎、威尼斯影展、柏林影展最佳電影......連西方人都難望其項背。

然而,雲門經歷解散又復出,練習場一度被燒成焦土;拍電影,票房亦不可能百發百中。

成功與失敗,那一條界線怎麼畫?

不在掌聲中迷失 堅毅走自己的路

「我做自己的考試題目,跟外面的事情不大相干。」

當陳文茜問林懷民如何「寵辱不驚」,不在掌聲中迷失,也不因羞辱而崩潰?他輕描淡寫說道。

即使得過無數個獎,也不保證下一個舞是好的;即使觀眾站起來瘋狂拍手,

他仍知道哪個地方還沒搞定,「我一直都有自己的考試題目在做。」

林懷民的舞蹈人生中,有兩次昏天暗地的「大考」。一次是1986年,

他決心要暫停雲門,花了兩年送走同仁、履行海內外合約,舞團最後只剩下一堆箱子,停了。

1991年復出後,三年的休息就成了「前所未有的巨大財富」。

「沒什麼好怕的,向前走,了不起把門再關一次好了,不會死。」語氣依舊淡然。

2008年大年初五,新北市八里的雲門練習場失火,累積35年的資料與道具服裝付之一炬。

第一時間趕往火場的林懷民沒時間哭叫,立刻在腦中盤算之後的演出、

哪些服裝道具要重做;新聞稿強調,「還要繼續工作、要完成所有已經規劃好的演出,我們沒有喪氣。」

爬起來、再出發,雲門在2015年遷入永久的家「淡水雲門劇場」。

直視自己的脆弱 才能拍出動人電影

相對於林懷民的冷靜堅毅,李安卻大膽承認,「脆弱,是我的本質。」
他甚至認為,敢直視自己的脆弱,正是他作品之所以動人的原因。

脆弱從小跟著他。國小一年級時,每天至少被嚇哭一次;

電影裡若有哭戲,他更是哭到整個電影院都在笑;

一句台語也不會說卻在台南念小學,更是天天擔心受怕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l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